藍色的座椅、奧運五環標志、“BEIJING 2022”的主視覺標牌以及冰面下北京冬奧會的巨大標識……首都體育館幾乎還保持著北京冬奧會時的樣子,冰面也是曾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的“冬奧冰”。冰面上交錯...
藍色的座椅、奧運五環標志、“BEIJING 2022”的主視覺標牌以及冰面下北京冬奧會的巨大標識……首都體育館幾乎還保持著北京冬奧會時的樣子,冰面也是曾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的“冬奧冰”。冰面上交錯滑行的人們,有的穿著專業的速滑服、戴著頭盔眼鏡,有的穿著普通的牛仔褲T恤衫,他們的冰鞋也涵蓋了速滑、花樣滑冰和冰球等各種冰上運動項目,水平雖然參差不齊,但神情都認真且專注。“能夠親身感受冬奧會的冰面和氛圍,這種感覺太幸福了。”前來滑冰的市民孫女士說。
冰面之外的北京冬奧會花滑等分席則是另外一幅景象。在這里多是來拍照打卡的青春少女,她們熱烈討論著心中的花滑偶像,站在這些著名運動員曾經駐足的等分席上留影紀念,體驗與偶像“最近的距離”。
從8月6日首都體育館的冰場首次向社會免費開放以來,在“中國冰雪”公眾號上預約一個滑冰名額就需要“拼手速”了。據了解,每周五晚上8點鐘預約開始,周末4場冰、每場200個共800個名額在一兩分鐘內就被全部搶空。
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路上的首都體育館,歷經50多年的發展,已經從最初時的一座場館發展為一片集比賽、訓練、科研、全民健身于一體的體育公園。既能滿足冰上運動項目國家隊的訓練和生活需求,在向社會開放后也成為弘揚北京冬奧精神、踐行全民健身、推動冰雪運動發展、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陣地。
“在首都體育館的南廣場已經有籃球場、乒乓球臺和臺球臺等設施和器材,不用預約,符合北京市防疫政策要求的市民在開放時間都可以免費使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場館運行辦公室負責人王贛生介紹道。而圍繞首都體育館東、北、西三面的一條塑膠跑道即將鋪設完畢,“這條跑道已經基本完工,一周后就能使用,附近的跑步愛好者路過都可以進來跑一跑,全長400多米。”王贛生說。
作為“中國冰雪運動大本營”,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冰上運動項目國家隊常年在此訓練。北京冬奧會前,北區原有的速滑館旁新落成一座“冰壇”,不僅是冬運中心的辦公區,位于三層的冰場在北京冬奧會時還作為訓練館為各國短道速滑隊提供訓練場地。如今,一層的冰面也即將投入使用,迎接冰壺國家隊的入駐。花滑館的冰面也一直保持著,那里在北京冬奧會時曾作為花滑運動員的訓練館,如今花滑國家隊還是在這里訓練。
在滿足國家隊訓練需求之余,去年7月,首都體育館啟動了“冰雪惠民計劃”,向市民公益免費開放。在全面保障北京冬奧會的任務順利圓滿完成后,在第14個“全民健身日”前夕,首都體育館繼續踐行惠民計劃,讓普通市民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北京冬奧會“最美的冰”的高規格服務。由于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的使用,首都體育館在北京冬奧會時可以實現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兩個不同項目的冰面在兩個小時內互相轉換。由于短道速滑冰面相較于花樣滑冰更硬一些,因此短道速滑冰面的溫度也更低一些。而在社會開放日,冰面溫度被設定在介于兩個項目之間的零下6至零下6.5攝氏度,“對于普通的滑冰愛好者來說,這個溫度可以滿足各種項目的需求。”王贛生說。冰場外,服務冬奧會的兩輛澆冰車隨時待命,在兩個場次之間進行澆冰維護,為市民提供最好的滑冰感受。
目前,前來滑冰的普通市民均需自備滑冰裝備,未來,首都體育館將向更多初學者和滑冰愛好者“敞開懷抱”。“我們購置的冰鞋、護具以及幫助零基礎的體驗者感受滑冰樂趣的‘滑冰助手’已經基本到位,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王贛生介紹。
冰鞋以初學者易于掌握的花樣滑冰鞋和冰球鞋為主,體驗者可以根據自身所好選擇。冰鞋每次使用完畢后,會擺放在高大通風的架子上進行紫外線消毒處理,并進行保護和定期打磨。“首都體育館有自己的磨刀師,經驗豐富,都是多年傳承下來的技術型人才。”王贛生表示,“今后根據社會需求,我們也會考慮像冬奧會時一樣開辟一間磨刀室,為廣大市民服務。”
歷經54年的“老場館”如今煥發勃勃生機,傳承的不僅是一代代經驗豐富的“手藝人”,還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首都體育館在1968年建成后見證了一個個重大歷史時刻,無不鼓舞人心——1971年“乒乓外交”;1981年中國男冰世錦賽升組;1990年北京亞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如今,更多普通市民有機會走進這里,親自感受和體驗一代代體育人奮斗過的“戰場”,以首都體育館為核心的首體體育公園也將成為京城一處新的全民健身“大本營”。
以上新聞體育資訊來源于:(轉自8月24日《中國體育報》01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本文發于:舒華健身器材專賣?舒華門店官網體育資訊